-
民間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數九”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
發布時間:2022-01-20 點擊次數:3
-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惫湃苏J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
發布時間:2022-01-05 點擊次數:30
-
節假日期間,公眾應加強自我防護,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等密閉場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場所全程規范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嚴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應盡
發布時間:2021-12-31 點擊次數:33
-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Z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岸墓潥狻笔巧瞎呸r耕文明的產物
發布時間:2021-12-21 點擊次數:47
-
重陽節,我們都知道時處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因為“九”為數之極,又是極陽之數,故二“九”相重,即為“重陽”。在這一天,民間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風俗,故又有“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等不同稱謂。此外“九九”又和“久久”諧音,即長長久久
發布時間:2021-10-14 點擊次數:98
-
寒露是秋天的倒數第二個節氣,也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階段。每年10月7日至9日交節。農諺有云:“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可見冬天的腳步已經近了。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較好就是厚薄搭配起來,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
發布時間:2021-10-09 點擊次數:61
-
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國慶假期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專項部署、駐點檢查、視頻調度,指導各地進一步壓實防疫責任,重點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一是從嚴做好外防輸入工作。嚴格執行國際公路、水運口岸“貨開客關”的總要求,嚴格落實有關防疫指南要求,
發布時間:2021-10-01 點擊次數:49
-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在
發布時間:2021-09-17 點擊次數:60
-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肮?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在陰歷5月5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
發布時間:2021-06-14 點擊次數:102
-
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旅游景區有序恢復開放,對于滿足群眾戶外休閑需求、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
發布時間:2021-05-01 點擊次數:63
-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
發布時間:2021-04-04 點擊次數:60
-
清晨開門喜鵲叫,開工大吉傳喜報,送你生意興隆三件寶,一寶誠信經營聚寶盆,一寶微笑服務搖錢樹,一寶溫馨港灣金如意,保你財源滾滾來,生意紅火吉祥富貴。開工鞭炮震天響,四方賓客蜂擁至,齊天鴻運祝福您,日進斗金創佳績!縱剪機刀片廠家南京雷德祝大家開
發布時間:2021-02-20 點擊次數:76